在推動學習者中心的目標下,本校制定以「學院」為單位的「院學士制度」,由各學院提具計畫書及設置要點,經院務會議、行政會議及教務會議通過施行。
院學士的精神係以「領域專長」課程為基礎,其課程包括學院的指定必修科目及領域專長(或學分學程、跨域專長)作為應修科目,搭配輔導機制,使學生可以「雙主修的形式」在本學系以外,學習同一學院其他學系的課程,讓本校的學生嘗試學習更多不同領域課程,從而應對瞬息萬變的未來社會。截至 112-1 學期止,本校已有社會科學院、醫學院、工學院及生命科學院開辦院學士制度, 而文學院及生物資源暨農學院亦刻正籌備當中,詳細申請條件及流程可洽詢該學院辦公室。
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提供跨域學習環境、打開修課制度彈性,由學生自訂創新領域主題,並以此為核心,搭配校內各系所開設之模組課程--領域專長,自主規劃學習路徑、訂定自己的大學課表,透過「自我探索、跨域專長、移地學習、專題實作」四大架構,培養主動學習能力,使學生能夠回應變動快速的社會與真實世界的複雜議題。
學習過程輔以指導老師、學習教練等支持系統,協助學生逐步完成創新領域主題。學習教練以同儕角度協助學生推進專案、梳理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困境,學程集結跨域教師、來自多元背景的學生,在課程及各式交流中激盪新的觀點、打開更多跨域合作的可能性,創造學習社群,織成屬於學位學程的獨特網絡。
「探索學分」制度,是透過「提供外系課程成績彈性計算方式」,降低成績因素影響跨域選課意願,鼓勵學生勇於嘗試跨領域學習。
大一、大二學生修習外系課程時,可依據該科原始成績之情況,申請將成績改為「通過」或取消記錄。 臺大已通過法規,於 2023 年啟動「探索學分」認列,讓學生不必擔憂成績表現而對跨域學習裹足不前,以容許試誤的策略來觸發學生開展自主學習,激發學習動機。
「校學士」的目標是打破院系邊界,培養具方向性、自主性的跨域人才。
學生可依自身興趣與未來目標,系統性的結合校內至少四個非單一學院的「領域專長/跨域專長/學分學程」課程, 創造具備自主性的跨院系知識整合,跳脫現行學系的框架,設計專屬的學士學位。 針對校學士學生提供跨域機制包括:
籌組校學士第二導師及核心導師群,引導學生跨域學習,建構完善的輔導機制。
提供多元跨域之整體課程及活動,如開設校學士論文、專題討論等課程及相關國際活動。
建置專屬空間「校學士基地」,促進校學士學生交流及互動,凝聚跨領域精神。
「跨域共授」制度鼓勵由兩位以上不同領域之教師,共同開授跨領域及創新整合式課程。除了跨領域的共授,也推動「跨界、跨國」的共授,目前以「產業合作」與「國際共授」為主要目標。
產業合作:臺大創新設計學院在 2023 年首度開設 3 門與產業職涯相關課程,包含「創新創業實踐」、「創新思考與策略實務」、「人文大道通:人文產業職涯面面觀」。
國際共授:透過國際學者來訪期間,邀請與本校教師共同開課,或以密集課程的方式開課。
期我們也鼓勵系所「跨教學單位」合作開授領域專長,以開創新興領域、積極回應時代所需,並以此作為引導學生思考、規劃、申請校/院學士的契機。
「領域專長」制度是為了體現「固本深化」與「跨域創新」的教育目標。
前期的重點為課程重整,鼓勵教學單位釐清發展主軸與特色領域,開設領域專長。「領域專長」強調明確的課程串聯主軸,以及課與課之間的關聯性,讓學生有方向地探索與跨域學習。近期推動領域專長 2.0,策略如下:
優化總整課程:每個領域專長應包含「總整課程」,以整合、收尾、反思領域專長所有課程所學,成為銜接未來職涯或領域研究之基礎。
實現領域專長許願池:以學生提案、教學單位研議接案為目標。由教務處彙整學生許願池提案結果,提供各教學單位參考。
建構領域專長網絡:以領域專長之間相同之課程為連接點,串聯兩個或以上之專長;協助學生及早認識學系課程全貌。
「小田野自主學習計畫」的目標,是培養學生主動求知、探索自我、服務利他的精神,期待參與學生在計畫結束後多方開展學習維度。
階段性計畫與延伸實踐:學生自訂學習主題,培養探究學習能力,以利他性學習成果發揮影響力。若計畫較龐大或須至實際場域驗證者,可延長執行期程,於暑期持續深化學習或進行職涯探索,如:轉銜各項學習制度、實踐場域、實習機會或相關提案競賽。
課程提案深化落地:盤點本校 Problem-/Project-based learning 課程,提供授課教師預算支持學生持續精進,讓修課學生在課堂最後產出提案,仍有實際驗證的深化學習機會,以擴大校園內的自主學習氛圍。
「國際讀書會」的設立,是為了培養學生成為具備跨域、跨文化合作能力的全方位人才。
媒合本校與外國大學學生,以不同學科、文化背景共組小組,達成深度同儕交流
於小組協作中,學生可培養溝通領導、組織表達、問題解決等能力。
作為國際移動之前導準備,建構如文化尊重、同理傾聽等態度,以因應快速更迭的國際趨勢與增進多元文化脈絡思維。
「數位校園」的目標是豐富數位學習內容並優化學習環境,打造有利進行數位教學的大學校園。
臺大以打破教室邊界、科技融入教學為方向,建置優良且客製化的數位教與學環境。具體作法為:
優化數位教學平臺 NTU COOL:
- 提升系統穩定度與資安防護
- 提升教學管理與教學行政功能
- 研發與改善數位教學工具
- 研究生成式 AI 於教學之運用。
拓展 VR 推廣中心規模,打造 XR 推廣中心:
- 建置中心專屬場域空間
- 規劃參訪國外標竿大學的 XR 教學中心
- 培育具備 XR 教案製作能力的種子學生團隊
- 與業界 XR 科技領頭廠商合作
- 規劃舉辦 XR 教學成果展
「職涯見習 (clerkship)」是為了強化大一、大二學生對產業的認知,幫助他們及早規劃未來職涯藍圖。
我們已開設兩門課程如下,近期將邀請更多學院共襄盛舉,開設暑期企業探索或高階企業主管講座課程,涵納院系所校友與專業人脈,擴充產業多元性。
「職場走讀—暑期企業探索」:透過課程說明會、期初學習聚會初步建構對該產業的認識,學生至產業場域深度參訪、實地驗證時,可與業師進行座談或近距離見習 (Shadowing)。
「大師給問—未來職涯巡航」:藉由人文/社創、生物科技、機械科技、智慧/生活科技 4 大領域企業業師的系列講座,提供多元的職業面向,並藉由業師個人職涯發展及生命經驗的分享,引發學生規劃職涯的學習契機。
AR 是校友專屬的服務,「A」代表「校友」(Alumni),「R」則是「返校及充電」(Return and Recharge)。「NTU AR 校友返校學習專案」透過隨班附讀、提供優質實體與線上課程等方法,創造混齡學習環境,促進校友、在校生、學校三方緊密連結,活絡學習網絡。
於上、下半年各推出一梯次的「NTU AR 校友返校學習專案」活動,並鼓勵應屆畢業生踴躍參與。
推出多門實體與部分跨領域線上課程,供校友或社會人士修讀。
課程合作三部曲
課程合作三部曲包含國際線上課程合作 (collaborative online international learning, COIL)、移地學習 going out ,以及移地學習 coming in。線上課程合作可增進同學跨國學習與合作經驗;課程結束後的移地學習,能進一步深化臺大與合作學校同學的海外學習體驗。
學習無國界
由教師規劃有學分的海外移地學習課程,利用寒暑假期間,鼓勵臺大同學走出教室、走進世界。海外移地學習有助同學應用課堂所學,觀察並探究真實情境的現象與問題,進而達到深化學習的目標。
國際讀書會
國際讀書會鼓勵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,透過跨文化同儕交流達到深度學習的目標。並培養本校學生各項能力,如:溝通領導、組織表達、問題解決等,以成為具備國際合作能力之全方位人才。